1、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期间,我市大部分地区一般会下一些小雨;重阳期间如果无雨,九月十三日前后很可能会下雨;如果九月十三也不下雨,说明这个冬天可能雨水就很稀少。
2、古时候没有钟表,通常把一根针别在窗棂上,测看日影移动到第几根窗棂,来估量时光寒来暑往。
3、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,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农业物候知识,即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,仍然要惊叹于古人的智慧!
4、根据气象学原理分析,东北风一般发源于北方海洋洋面,是冷的气流,虽然风中所含的水蒸气较少,但它在南下过程中,与南方暖湿气流结合,形成对流,因而会出现降雨。如果东北风持续不停,则雨水也一直会下个不停,这就是“东北风不倒,还嫌雨少”的道理。但据笔者长期观察统计,我市刮东北风降雨的机率还是比较低的,一般在15%左右。
5、感恩国培,享受温暖,收获成长——“国培计划”(2020)常德市高中地理教师工作坊研修纪实
6、唐 韦应物《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》 草木本无意,荣枯自有时。
7、春谷适当晚播能高产。谷子是短日照作物。春谷播种过早,营养生长延长,后期易早衰。开花灌浆期正遇高温高湿天气,易“伤热”秕粒多,产量低,而且病虫严重。据新乡农科所试验,谷雨播种谷子白发病为14%,立夏播种为6%,晚播15天谷子白发病减少了一倍多。夏谷要求早播,麦收后应抢时播种。棉花有无限生长习性,积温越多产量越高。播种晚积温少品质差,产量低。所以“早谷子晚花,十年九年瞎”。
8、清明:每年的4月4日或5日,气温回升,天气逐渐转暖。
9、 节气到了农历七月干旱和洪涝灾害已经面临大限,到了该偃旗息鼓的时候了;八月十五中秋节,庄稼是丰收还是减产,基本可以确定这一年是贫还是富。
10、麦田杂草年前化除比年后效果好,年后麦垄封行所以效果不好。虫要早治,如地下虫、包囊线虫等病虫害必须在犁地时土壤处理,出苗以后出现症状再去防治,就是增加5-10倍的投入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。
11、 当农田里有玉米或高粱堆成的黍秸垛的时候,说明天气变冷,该给小孩加厚衣服了。
12、 ——流传在安徽江淮流域的谚语
13、2东闪空,西闪雨,南闪火门开,北闪连夜来。
14、“小暑不见日头,大暑晒裂石头”说的也是这个道理。
15、二十四节气也与物候密切联系,什么是物候呢?物候是指生物长期适应气候及温度条件的周期性变化,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规律,主要指人们观察动植物萌芽生长、开花结实、发情求偶、觅食繁衍在时令节气中的周期性表现。